四川健康信息门户网站
今天是 :
首  页 健康资讯 | 健康人生 心理健康 | 时尚健康 | 睡眠健康 | 两性健康 | 健康经济 | 健康护理 | 疾病健康 | 四川医保 | 医院查询 | 健康社区 | 门诊药店 | 健康教育 | 健康访谈 | 营养饮食 | 健康四川 | 健康论坛 | 健康博客 | 有问必答 | 健康常识 |
你的位置:四川健康网 > 健康人生 > 正文
    健康资讯
轻松一点 健康一生!
    健康人生
轻松一点 健康一生!
    心理健康
轻松一点 健康一生!
每5个“感冒”的孩子,就有1个过敏性鼻炎?
http://www.scjk.net 四川健康网 2023-11-20 15:52 本文已浏览:
 
  每5个“感冒”的孩子,就有1个过敏性鼻炎?

阿嚏阿嚏阿嚏!最近科长预感不佳,掐指一算~果不其然,又双叒叕到了鼻炎大肆发作的季节。



随着冷空气势头更甚,鼻炎问题蠢蠢欲动,宝宝呼吸不畅快,吃不香睡不着,又哭又闹怎么办?

且看科大来给宝爸妈们对症支招。

表面上看起来,患有鼻炎的宝宝,无一例外要遭受鼻塞、打喷嚏、流鼻涕、闻不到气味等症状的连环攻击。

但是,鼻炎不能一概而论,只有正确辨别是哪种鼻炎在作怪,才能及时对症治疗。



宝宝会轻微的感觉怕冷、发热,鼻塞、鼻子发痒、打喷嚏、咽喉肿痛。

开始时,流大量清水样鼻涕,逐渐形成黏液脓性鼻涕,嗅觉减退,头痛。

■用温热的毛巾敷鼻根;

■生理盐水滴鼻、喷鼻、灌洗或者雾化吸入;

■1岁以上宝宝,精神不错,可以暂时不看医生;

■6月龄以下,体温超过38°,呼吸又快又急,喘不过气,要及时就医。

差不多每15个感冒的孩子中,就可能有一个是急性鼻窦炎。

宝宝感冒时流出的黄色的、浑浊的或者脓状的鼻涕;

同时感冒症状持续超过10天;

严重时体温会在39°以上且超过三天;

那么,就有可能是急性细菌性鼻窦炎了。

怀疑是急性鼻窦炎,不严重时可自行缓解,需要进行检查,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

虽然伤风感冒很常见,但是如果急性鼻炎没有及时治疗,就可能演变成慢性鼻炎,导致宝宝遭受长时间的不适。



和急性鼻炎不同,患慢性鼻炎的宝宝一般没有怕冷、发热、全身酸痛的症状。

躺下、或者待着不动的时候,会鼻塞,主要流清鼻涕;

经常或一直鼻塞,鼻音重,鼻子里的分泌物比较少。

慢性鼻炎严重时,会因为大脑缺氧导致头晕、头昏,同时会因为鼻腔组织恶性增生,压迫神经引起头痛。

虽是激素,但不用抗拒。这是目前治疗慢性鼻炎的首选,副作用小,可以安心选择。

鼻子堵的厉害时,可以少量使用5-7天减充血剂。缺点是停药后鼻塞会加重,长期用药后还有可能会产生药物性鼻炎。

如果不见效,就需要手术来根治了。



每5个“感冒”的孩子,就有1个过敏性鼻炎,判断方法如下:

鼻子奇痒,鼻塞、鼻粘膜苍白,大量流清鼻涕,有时能连打十几个喷嚏。

看到孩子抓挠鼻子、眼部、耳部,可能就是过敏性鼻炎导致的。

但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往往就容易演变成更严重的疾病▼



也就是说,如果不及时治疗,鼻炎不仅可能会让宝宝听力下降,食欲下降、智力也会下降,

过敏性鼻炎只能控制,很难根治。

如果过敏非常厉害,可以用抗过敏药物,2岁左右的宝宝可以用局部喷鼻剂内舒拿、雷诺考特、伯克钠等。

避免接触易过敏的物品,用吸尘器清洁环境,保持空气清新流动;

日常饮食避免易过敏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海鲜;

外出适当佩戴口罩,防止吸入过敏原。雾霾严重天气,尽量不要带孩子外出。

每天1~2次的盐水冲洗,是改善症状、清洁鼻腔、恢复鼻黏膜功能的辅助治疗方法。



鼻炎宝宝个个是鼻涕虫化身,擦也擦不尽,一不留神还要伸着小舌头尝尝口味。



鼻涕作为宝宝呼吸道的保护,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健康信号:

不论是哪种鼻炎,想要缓解鼻塞、鼻涕、鼻充血等症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物理洗鼻。

不同月龄的宝宝,洗鼻的方法也不同:



不过,科大提示,有发热、鼻出血、头痛等症状时,要避免给宝宝进行鼻腔冲洗。

推荐使用医用生理盐水,

如果需要自行调配,可以参考这个步骤:

用约500mL的水,把这些盐融化,摇匀后使用。

科大嘚吧嘚:

鼻炎症状各不同,及时治疗很重要。

健康信号看鼻涕,不同颜色有门道。

不吃药不打针,在家洗鼻能缓解。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心梗患者呈年轻化且冬季高发
  •  
    编辑:admin 来源:健康报网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推荐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申请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C)2007-2011 www.scjk.net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服务声明:本网站旨在提供健康资讯,不能作为诊断及治疗的依据! E-mail: sheng6665588@gmail.com 蜀ICP备12004736号
    建议最佳浏览:IE6.0以上,1024*768
    四川健康网 独家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