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为什么容易便秘?
脊髓其存在的意义在于传递大脑的信号,将指令传递到身体各个肢体部位,从而完成各项肢体功能,然而当脊髓遇到暴力击打、脊髓病变。脊柱压迫等情况时容易导致脊髓神经损伤,对患者的健康状态产生影响,根据损伤轻重,患者通常会出现肢体麻木、无力、截瘫、二便失禁等相关症状。
在脊髓损伤并发症当中,便秘是较为常见的,它不止给患者的身体上带来痛苦,对患者的心理上也造成长久的折磨。
导致脊髓损伤患者易发便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脊髓损伤导致控制直肠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从而引起直肠功能障碍,可表现为便秘和腹泻,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脊髓损伤患者的自主活动减少,对肠道蠕动功能有一定影响,也容易导致患者便秘。
在脊髓损伤卧床护理期间,可以主要从饮食方面入手,给予高纤维素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减少高脂肪和高蛋白食物,改善肠道内环境,防止大便干结,不利于排出。
许多家属习惯性地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像开塞露、泻药等帮助患者排便,但是时间久了患者容易产生依赖感,自主排便功能更不容易恢复。
最好可以对患者进行排便训练,定时排便,让患者建立规律性的排便习惯。
可以在患者排便之前对腹部进行按压,增加腹压,促进肠的蠕动,推动堵塞物更好排出。
进行提肛训练,增强患者对大小便的感知和控制,从而提高排便能力;跟随呼吸,缓慢收紧大腿及臀部肌肉,使肛门收紧,随后再缓慢放松,如此重复动作。
诱导排便训练,患者采取侧卧位,护理人员握拳方式在患者肛门处向内按压5-8次,刺激直肠、诱发便意;或戴指套涂润滑剂,用食指或中指缓慢插入肛门,与直肠壁一侧持续缓慢牵拉,有利于肠蠕动促进排便。
最重要的还是帮助患者尽快开始自主康复训练,通过锻炼对患者残留的肌肉功能不断刺激,提升肌力,才能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有利于患者更快地实现二便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