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健康信息门户网站
今天是 :
首  页 健康资讯 | 健康人生 | 心理健康 | 时尚健康 | 睡眠健康 | 两性健康 | 健康经济 | 健康护理 | 疾病健康 | 四川医保 | 医院查询 | 健康社区 | 门诊药店 | 健康教育 | 健康访谈 营养饮食 | 健康四川 | 健康论坛 | 健康博客 | 有问必答 | 健康常识 |
你的位置:四川健康网 > 健康访谈 > 正文
    健康资讯
轻松一点 健康一生!
    健康人生
轻松一点 健康一生!
    心理健康
轻松一点 健康一生!
促进对糖尿病患病风险和应对手段的认识
http://www.scjk.net 四川健康网 2023-11-19 11:14 本文已浏览:
 
  促进对糖尿病患病风险和应对手段的认识


  本次宣传日的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宣传口号是“知晓风险 知晓应对”。 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全球约有十分之一的成人患有糖尿病,其中近一半患者尚未确诊,每年约有670万人死于糖尿病。到2030年,预计将有6.43亿人罹患糖尿病。中国是糖尿病患者大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2.8%,估计患病人数达1.3亿。 
 
 
 
 
 
 
  多年来,上海市不断加大在糖尿病防治工作上的投入,将糖尿病防治纳入《上海市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长期规划》《健康上海行动》等专项工作,着力构建覆盖全市的糖尿病预防与诊治服务体系,在社区提供包含登记建档、风险评估、随访管理、综合干预和健康教育等糖尿病全程健康管理服务。2023年全市累计登记糖尿病高危人群约200万,完成糖尿病初筛120余万人;管理糖尿病患者77余万人、糖尿病前期2余万人,规范管理率超85%。
 
 
 
 
 
  此外,上海正积极探索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脑卒中、肿瘤等多种慢性病的整合式健康管理模式,以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以信息化为支撑、“以人为核心”的慢性病综合筛查和防治管理服务。目前全市共有63家社区提供精准化血糖测量服务,累计服务18万余人次。通过标准化技术支撑和信息数智赋能,支持中心已逐渐成为展示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
 
  下一步,上海将继续聚焦人群健康需求,凝聚慢性病防控的资源优势和制度合力,推动动态血糖测量等适宜技术普及,将健康管理延伸到每个家庭,助力服务“最后一公里”。
 
 
 
 
 
 
  当日活动现场邀请了来自市第六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松江区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内分泌临床医学专家为市民提供义诊咨询,并提供血压、血糖、体脂、握力等免费测量服务,同时还有松江区居民自主创作的糖尿病等慢性病健康科普优秀漫画作品展览。
 
  卫生健康部门建议:
 
  一、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当至社区医院或二、三级医院,接受糖尿病筛查服务。在成年人(≥18岁)中,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1、年龄≥40岁;
 
  2、有糖尿病前期(IGT、IFG或两者同时存在)史;
 
  3、超 重(BMI≥24 kg/m2)或 肥 胖(BMI≥28 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4、静坐生活方式;
 
  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6、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
 
  7、 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8、血 脂 异 常 [ 高 密 度 脂 蛋 白 胆 固 醇(HDL-C)≤0.91 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2.22 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9、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
 
  10、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11、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等);
 
  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二、糖尿病的应对方法
 
  (一)糖尿病的预防
 
  1、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
 
  2、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
 
  3、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4、及早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
 
  5、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
 
  (二)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
 
  1、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
 
  2、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3、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有效方法,自我血糖监测应在专业医生和/或护士的指导下开展;
 
  4、积极治疗糖尿病,平稳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 上一篇:糖尿病抵抗是怎么产生的?又应该怎么改善?

  • 下一篇:没有了
  •  
    编辑:admin 来源:健康报网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推荐


    关于网站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申请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C)2007-2011 www.scjk.net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服务声明:本网站旨在提供健康资讯,不能作为诊断及治疗的依据! E-mail: sheng6665588@gmail.com 蜀ICP备12004736号
    建议最佳浏览:IE6.0以上,1024*768
    四川健康网 独家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