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药材生发阳气,温脾暖肾
有很多朋友问我说,主任,我手脚、四肢常年偏凉,特别是到冬天温度降低的时候,手脚更是冷得不行,特别怕冷,还腰膝冷痛,感觉四肢都伸张不利索。
这种情况是怎么回事,该怎样调理呢?

上面所说的这些症状,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阳气不足,身体火力不够了。
而阳气不足,跟这两个脏器有关,那就是——脾和肾。
两者都是可以生发阳气的脏器。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都知道,肾阳乃人体阳气之根本,肾阳足了,阳气也会跟着充沛。
肾藏精,乃先天之本,肾所藏的精,可以产生肾阳,而肾阳能激发阳气。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脾阳可以帮助我们将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转换为气血,还有身体活动的能量,以及作为肾精的补充。
如果脾和肾出问题了,没办法生发阳气,就会出现怕冷,腰膝冷痛,身体沉重,并且怕风,风一吹,就流清鼻涕,还容易出汗。
同时还会影响到办事状态,阳主动,阳气没有生发的源头了,那你还能动的起来吗?

我以前,就接诊了这么一个患者,杨先生,只有34岁,按理说正值壮年,但他却说,自己火力不足,根本起不来,也没啥想法,平时特别怕冷,手脚冰凉,四肢不温,体温都比别人低,皮肤苍白,隐约有点青色,并且很干燥,如果温度低的时候,还会出现疼痛感。
并且还没怎么活动呢,就感觉疲惫不堪,头晕目眩的,而且食欲也不是很好,大便偏烂,不成形,小便次数也比较多。
我还发现他舌淡,苔薄白而润滑。
他的这些情况,就属于我们前面所讲的脾肾阳虚。

肾主水,司二便,如果肾阳不足,气化功能失调,就会导致尿频,尿急,小便清长。
脾主运化,主肌肉四肢,脾阳不足,脾阳虚了,气血生化无源,没办法濡养四肢,就会导致四肢沉重无力。
脾主运化有两层意思,一是将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作为我们生理活动的营养支撑,另一层意思,就是运化水液,把对我们有用的水液留下来,没用的排出去,但是现在脾虚了,运化失调,废水排不出去,就会造成水湿凝滞,引起大便稀溏等情况。

这种情况应该怎么调理呢?
首先取制附子、吉林参、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药材打底。
方中:
制附子—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干姜——温中散寒,助脾阳;
吉林参——大补元气;
炙甘草——健脾和中;
桂枝——促阳化气。
一个疗程后,身体疲劳感下降,宗筋状态好转,但手脚寒凉还是没有大的改善。复诊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继续服用两个疗程,宗筋恢复正常,手脚四肢温热。其他症状消失,患者痊愈,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最后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句,不是所有手脚冰凉,都是由脾肾阳虚引起的。
比如说有些朋友肝郁气滞,气机不通,阳气运行不顺畅,没办法温煦到手脚,也会导致手脚发凉。
这个时候呢,要疏肝解郁,让阳气能够正常运行,跟脾肾阳虚的调理方法,完全不一样。
所以各位一定不要对号入座,要先辨证,找准病机,再来用药!